Google

如下哪种观点你比较赞同

2007年5月3日星期四

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2007年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2007年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已在综合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并经市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政府机关按照本工作要点制定本机关的工作计划,并于2007年5月18日前报送至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


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七年四月二十三日


2007年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

为了进一步推进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与转变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紧密结合,作为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全面推进 “四个中心”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二、总体目标
根据《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2004年1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19号公布,以下简称“《规定》”)、《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本市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委办〔2005〕16号)的要求,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为核心,以完善和健全配套制度为主要手段,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流程,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公开在提高行政透明度、提升行政水平、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进一步提高行政透明度
1.重点推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动拆迁、土地出让、机构和人事、环境状况、招生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政府信息的公开,并由相关主管部门形成公开细则;进一步完善政府财政预决算公开,依法、有序、逐步推进审计结果公开。
2.在开展政府机关重大决定草案公开情况备案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重大决定草案的公开工作,并逐步形成相应的工作规范。
3.有行政处罚职能的政府机关要加大行政处罚结果信息的公开力度,其中工商、质量技监、食品药品、卫生、环保等部门,重点做好对涉及公共安全和严重影响人身健康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结果信息公开;通过课题研究,逐步形成行政处罚结果信息公开的制度安排。
4.在部分区、县政府和市级机关就法人数据库、空间地理数据库、行政业务数据库中的政府信息公开进行试点,形成分类编目、登记、公开属性审核等工作方法,逐步建立工作规范。
5.各政府机关就专业性强及公众关注度高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定等文件编写配套的解读材料,方便公众理解政府信息。
6.进一步做好本市各政府机关及有关公用事业单位通过中国电信“114查号台”和“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公开电话号码的工作。
(二)完善配套工作,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
1.区、县政府运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区域内各政府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工作。同时,市、区(县)两级政府逐步将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备案登记、统计分析、工作交流等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范畴,逐步形成市、区(县)两级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平台。
2.在开展政府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工作的基础上,各政府机关就本机关自2004年5月1日后产生的公文类信息的名称、文号、产生时间、公开属性、免予公开理由等内容进行内部登记,并向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同时,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工作小组,重点对“三公”部门公文类信息的备案内容进行复查。
3.各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组织实施部门、监察部门、法制部门要明确职责和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属于《规定》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以及其他违反《规定》的行为,以责令改正或者工作建议的形式进行监督。
4.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个案的分析和研究,统一工作口径,指导解决突出问题,待条件成熟时,出台政府信息公开实务操作指南。
5.将政府信息公开纳入全市政风行风测评指标体系,结合市政风行风测评工作,对各政府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开展日常性的评议,并依托“政风行风热线”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协调相关部门处理有关投诉。
(三)夯实工作基础,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质量
1.做好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本市的贯彻落实,并研究《规定》的修改完善工作。
2.成立本市政府信息公开研究中心,加强对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研究,培养政府信息公开专门人才。
3.各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组织实施部门要就《规定》、相关法律法规、政府信息公开实务等内容,组织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培训,并开展对领导干部和全体公务员的培训。
4.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继续开展对各政府机关的年度评估;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写格式,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的编制水平。
5.重视新闻发布工作,强化队伍建设,将新闻发布工作作为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新闻发布会、“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现场咨询会、专题讲座、集中性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普及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认知程度。
6.组织对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考察和学习,并开展其他形式的交流活动。

"> " title="permanent link">#

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2006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评估结果的通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为了进一步促进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升政府机关工作水平,经市政府领导同意,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开展了2006年度政府信息公开评估工作。
评估的范围为49个市级政府部门和19个区县政府,其中市社会服务局和市海洋局首次纳入评估范围。评估指标由基础工作(30%)、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工作(23%)、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12%)、年度重点工作(22%)、其他(13%)五方面组成;市级政府部门最高得分为100分,包括部门自评(权重64%)和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7个成员单位评估(权重36%,其中市发展改革委1.12%、市监察委7. 85%、市信息委9.54%、市政府法制办2.30%、市国家保密局4.50%、市档案局3.38%、“中国上海”门户网站编辑部7.31%);区县政府最高得分为120分,包括基本分100分(计分方法同上)和附加分20分(计分方法按市教委等15个委、办、局对所属区县条线部门的评估计分进行加权平均)。评估工作分为自评、重点评估、核查三个阶段,于2007年3月底结束。
评估结果,市级政府部门平均得分为79.5分,有16个部门得分高于平均分;区县政府平均得分为105.87分,有10个区县得分高于平均分。市教委等10个市级政府部门和静安区等5个区县政府分别在市级政府部门、区县政府中位于前10名和前5名(详见附件)。
2006年度,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一、政府信息公开整体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各政府机关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对信息公开的内容作了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行政处罚结果、乡镇公共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得到进一步公开。截至2006年底,全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0.58万条,比上年度增加4.88万条;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88万件,申请满足率为79.4%。各政府机关较好地执行了《上海市政府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加强了对信息公开属性的分类界定工作。同时,各政府机关积极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网上处理系统,规范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流程,提高了申请处理的工作效率。
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的不平衡性有所改善。2006年度本市郊区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闵行和南汇两个区政府在本次评估中位于前五名。市级政府部门中,由于受业务特点、工作重视程度、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等因素影响,2006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但与2005年度相比有所改善。
三、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行政复议纠错率逐步降低。2006年度市政府法制办收到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复议申请124件,受理106件,其中办结79件。在办结件中,纠错18件,纠错率为17.2%,较2005年度的22.8%下降了5.6个百分点。
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价良好。本次评估结果表明,在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满意度”指标中,各政府机关所获评价均为“满意”以上,其中获“非常满意”评价的有20个市级政府部门和11个区县政府。在市纠风办组织的全市政风行风测评中, “政务公开”指标的测评分值为85.84分,已连续三年位居六项基本指标测评分值之首。
希望各政府机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发布为新起点,进一步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完善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综合水平,使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迈上新台阶。

附件:2006年度政府信息公开评估优秀单位和良好单位名单

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2006年度政府信息公开评估优秀单位和良好单位名单

(一)优秀单位:(15家)
市政府部门:市教委、市水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规划局、市建设交通委、市工商局、市质量技监局、市人事局
区县政府:静安区、闵行区、虹口区、南汇区、徐汇区

(二)良好单位:(38家)
市政府部门:市房地资源局、市外经贸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民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档案局、市市容环卫局、市港口局、市新闻出版局、市经委、市农委、市统计局、市审计局、市信息委、市司法局、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旅游委、市政府外办、市监察委、市市政局、市环保局、市医保局、市交通局、市粮食局、市人口计生委、市民防办、市金融办
区县政府:青浦区、杨浦区、卢湾区、奉贤区、长宁区、金山区、黄浦区、崇明县、普陀区

"> " title="permanent link">#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 35 号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已于2007年2月8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第一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周生贤
                           二○○七年四月十一日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和规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以及企业公开环境信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信息的权益,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环境信息,包括政府环境信息和企业环境信息。
  政府环境信息,是指环保部门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企业环境信息,是指企业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和企业环境行为有关的信息。
  第三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的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第四条 环保部门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客观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环境信息。
  企业应当按照自愿公开与强制性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企业环境信息。
  第五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环保部门申请获取政府环境信息。
  第六条 环保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由办公厅作为本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机构,各业务机构按职责分工做好本领域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本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环保部门负责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本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规章制度、工作规则;
  (二)组织协调本部门各业务机构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三)组织维护和更新本部门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
  (四)监督考核本部门各业务机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五)组织编制本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指南、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六)监督指导下级环保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七)监督本辖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八)负责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前的保密审查;
  (九)本部门有关环境信息公开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公开的环境信息,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 环保部门应当从人员、经费方面为本部门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保障。
  第九条 环保部门发布政府环境信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未经批准不得发布。
  第十条 环保部门公开政府环境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

第一节 公开的范围

  第十一条 环保部门应当在职责权限范围内向社会主动公开以下政府环境信息:
  (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二)环境保护规划;
  (三)环境质量状况;
  (四)环境统计和环境调查信息;
  (五)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预报、发生和处置等情况;
  (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及落实情况,排污许可证发放情况,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
  (七)大、中城市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处置状况等信息;
  (八)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受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结果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结果,其他环境保护行政许可的项目、依据、条件、程序和结果;
  (九)排污费征收的项目、依据、标准和程序,排污者应当缴纳的排污费数额、实际征收数额以及减免缓情况;
  (十)环保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和程序;
  (十一)经调查核实的公众对环境问题或者对企业污染环境的信访、投诉案件及其处理结果;
  (十二)环境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情况;
  (十三)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名单;
  (十四)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或者事件的企业名单,拒不执行已生效的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企业名单;
  (十五)环境保护创建审批结果;
  (十六)环保部门的机构设置、工作职责及其联系方式等情况;
  (十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环境信息。
  环保部门应当根据前款规定的范围编制本部门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目录。
  第十二条 环保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政府环境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
  环保部门在公开政府环境信息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
  环保部门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环境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或者环保部门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环境信息,可以予以公开。
  环保部门对政府环境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第二节 公开的方式和程序

  第十三条 环保部门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通过政府网站、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第十四条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环境信息,环保部门应当自该环境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 环保部门应当编制、公布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指南,应当包括信息的分类、编排体系、获取方式,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等内容。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目录,应当包括索引、信息名称、信息内容的概述、生成日期、公开时间等内容。
  第十六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据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申请环保部门提供政府环境信息的,应当采用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书面形式;采取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环保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代为填写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申请。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内容的具体描述;
  (三)申请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的形式要求。
  第十七条 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申请,环保部门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答复:
  (一)申请公开的信息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环境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二)申请公开的信息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政府环境信息不予公开并说明理由;
  (三)依法不属于本部门公开或者该政府环境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对于能够确定该政府环境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四)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更改、补充申请。
  第十八条 环保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不能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的,经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可以适当延长答复期限,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第三章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第十九条 国家鼓励企业自愿公开下列企业环境信息:
  (一)企业环境保护方针、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及成效;
  (二)企业年度资源消耗总量;
  (三)企业环保投资和环境技术开发情况;
  (四)企业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和去向;
  (五)企业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的处理、处置情况,废弃产品的回收、综合利用情况;
  (七)与环保部门签订的改善环境行为的自愿协议;
  (八)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九)企业自愿公开的其他环境信息。
  第二十条 列入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十三)项名单的企业,应当向社会公开下列信息:
  (一)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二)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超总量情况;
  (三)企业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四)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企业不得以保守商业秘密为借口,拒绝公开前款所列的环境信息。
  第二十一条 依照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应当在环保部门公布名单后30日内,在所在地主要媒体上公布其环境信息,并将向社会公开的环境信息报所在地环保部门备案。
  环保部门有权对企业公布的环境信息进行核查。
  第二十二条 依照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自愿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可以将其环境信息通过媒体、互联网等方式,或者通过公布企业年度环境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三条 对自愿公开企业环境行为信息、且模范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环保部门可以给予下列奖励:
  (一)在当地主要媒体公开表彰;
  (二)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优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项目;
  (三)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优先推荐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或者其他国家提供资金补助的示范项目;
  (四)国家规定的其他奖励措施。

第四章 监督与责任

  第二十四条 环保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
  第二十五条 环保部门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公布本部门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环保部门主动公开政府环境信息的情况;
  (二)环保部门依申请公开政府环境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环境信息的情况;
  (三)因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第二十六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环保部门不依法履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环保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环保部门应当督促下级环保部门依法履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义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环保部门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七条 环保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一级环保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履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不及时更新政府环境信息内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目录的;
  (三)在公开政府环境信息过程中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
  (四)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环境信息的;
  (五)公开不应当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的;
  (六)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的企业,不公布或者未按规定要求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处十万元以下罚款,并代为公布。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 " title="permanent link">#